快印专题

快印专题

kuaiyinzt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快印专题 > 正文

[游记]从山村到海滨、从土楼到洋房、从客家到侨乡——闽西闽南纪行

吉印通 2022-07-05 00:09 2233 0

(相关图片见我以前所发)

    在工作满五年之后有了休假,不必候着五一和国庆凑热闹似的在人潮中穿梭,也终于有足够长的时间能走出江浙而放眼全国。几经斟酌,最后把首次长途旅行的目的地选在距上海不太远的福建西南部,计划游连城、土楼、厦门三个点,以土楼为中心,其他景点视情况再定。

    此次旅行费时共9天(火车上2天2夜)。去除摄影方面的开支外两个人的实际消费大约为*200元,其中火车票来回11**元。

    11月19日上午,背上大背包,怀揣打印出来厚达几十页的资料,赶到铁路上海站坐上南下的火车,开始了闽西闽南之旅。

  (一)——连城之冠豸山:“上游第一观”的客家神山

    11月20日,晴转雨,连城。

    凌晨*:*7,火车抵达三明市永安县,坐面的(2元/人)到汽车站。黑暗中难以看清小小县城的真面目。吃了点稀饭然后就只能无所事事地等待,好在*:*0就有发往连城的中巴(19元/人)。

    汽车在大雾中的山路上疾驰,令人有些担心。雾时散时聚,散开时能看到远方的群峰浮在云上,就如前年在庐山五老峰所见一般,却又着实让人兴奋。

    两个多小时后到连城,此时天已放晴了。叫了一辆人力三轮车(*元)去冠豸山,远远望去,那“上游第一观”的主峰竟真的很象一个脚气药水广告中出现的大脚丫,前辈驴友所言不虚。授票处在半山腰,途中可以看见全山仅存的一棵迎客松(其余的都在建国后各次运动中砍伐一光了),没打算去石门湖(*0元/人)而只爬山(*0元/人)。

    人称“北夷南豸,丹霞双绝”,我没去过武夷山,但若武夷山的景色如冠豸一样,那我肯定会失望。冠豸山的景色不可谓不好,峰峦叠嶂、屡有出神入化之奇石,但其一山中无水(石门湖是冠豸山一侧新建的水库,想必湖上看山应该还是不错的),仅此就不能和拥有九曲溪的武夷山相提并论。山上有一段路有跳步和水道,若是大雨之后有山溪流过那会添色不少;其二景区狭小又紧邻连城县(距离1.*公里),离尘世还是近了一些,这让我想起了缙云仙都的芙蓉峡,但芙蓉峡的乡村也有曲溪穿过,从高处俯瞰田园景色十分诱人,似又比冠豸山下乡村之后就是县城要好看。

    爬冠豸山十分费力,因为山道几上几下,得翻越几个山头,有不少从石门湖过来的游客在爬完鲤鱼背后已大呼不支,殊不知此后至少还有一个鲤鱼背。但山道不险,除非像我们一样走错到一处秃岩上。最高处的长寿亭确是风光无限,群山争翠,裸露的土石却透着红色。不过那被当作卖点的“生命之根”却不似广告画上的高大,而且与丹霞山的那个想比也逊色一些。

    冠豸山以书院多而闻名,可惜如今有的成了旅游局的地盘,有的则紧锁大门,那悬挂林则徐“江左风流”和纪晓岚“进步东山”匾的东山草堂更是改成了饭店加小卖部。整修一般多几个人文景点岂不更好。摩崖石刻以南宋大儒罗从彦的“壁立千韧”最为珍贵,但管理者在这方石刻前很近的地方造了一个亭子。冠豸山古老的摩崖石刻都在低处,而最高最醒目用银色涂抹的那个却是前省委书记的,多少也让人有点失望。

    总的来说,冠豸山没能给人以惊艳的感觉,但仍值得一游。就在东山草堂旁的一线天,那“客家神山”的石刻则提醒我们,此处已是客家腹地。未来的几天里,我们都将在客家人的家乡作客。

  (二)——连城之四堡:残败的雕书古作坊

    下午坐中巴(*元/人)去四堡镇,看中国仅存的雕版印刷基地。途中路过一个大镇,正巧赶上集会,大堆大堆的桔子1元*斤,还有大量的竹席、扫把、塑料盆等各式杂货,煞是热闹。

    由皱氏宗祠改建成的博物馆(20元/人)就在镇上,当天下午除了我们两个没其他人,等了老半天才见管理员取来钥匙。其中能见到大量的雕版、古书和雕版印刷工具,图片文字资料则介绍四堡的历史地理及古书坊分布。那本著名的袖珍版《论语》也在博物馆中陈列,长仅*厘米左右,字迹却十分清晰,正文用大字号、注解用小字号,依我看这类袖珍书还是以作弊工具的可能性最大。

    雕版印刷技术充分利用了其优于活字的地方,字号运用灵活、排版精到、图文并貌,有的甚至用上彩色包装,堪称精美。当年四堡和苏州、杭州、福建建阳并称四大雕版印刷基地,雾阁邹氏、马屋马氏两大家族产品远销海内外,甚至有自己的版权,这四堡也必定热闹非凡,如今这里只剩下一座座早已移为他用的古书坊和散落民间的雕版、古书仍在默默暗示这里乃诗文源流,而在我们看来,四堡已同一般村镇无异。

    雾阁村就在博物馆近旁,邹氏三兄弟精心营造的子仁屋内外散落着各种农具,而大堂则成了木工的地盘。老实说书坊建筑有什么特色我看不出来,子仁屋是居住工房合二为一的,看上去同一般的复合四合院式住宅没什么区别,所能看出来的无非是用了质地很好的青砖、墙比较高大和屋顶一般为硬山式而已。雾阁村的建筑均年久失修且夹杂许多新砖房,从中实在难以想象当年的情形。

    叫了一部三轮助动车(1元/人)到马屋,村口有一座木平廊桥玉沙桥掩在大树后。灰褐的木质本色、三个小巧的歇山顶分居桥两端和正中间,倒也耐看。不过比起泰顺泗溪双桥之灵动精透和龙泉永和桥之壮观大气,这玉沙桥就显得普通了。马屋的古建筑群相对保存得更为完整。踏在村中的卵石路小道上,两旁皆是高大的青砖山墙,多少有了回到过去的感觉,但一样看不出哪些是书坊哪些是民宅,古屋也一样的长久失修,没能找到马屋的“林兰堂”,但村里的宅院比起子仁居来又见小了。村口倒有一三进大屋,门前有两根高大的旗杆,大门紧锁不得而入,有可能是宗祠。

    出了村子发现从连城到四堡的中巴终点就是马屋,正好回县城。下起了大雨。晚上找了一间招待所(70元/夜),有独立卫生和热水洗澡,但一个电视机却修了老半天都弄没信号,最后还换了一间房。

  (三)——连城之培田:精灵剔透的客家豪宅

    11月21日,阴有小雨,连城。

    早起到老车站准备坐中巴先到朋口,不想正巧有一部车经宣和直接到培田村(*.*元/人),*:*0发车,车行一个多小时才到。从连城到培田,每天应该只有两班车来回。

    青山、绿水、古宅,培田至少可以说是我到过的最优美的古村之一,其村落保存之完整和原生态可比前童,建筑质量则略逊俞源。唯一不快的是从中巴下车走进继述堂后不久,村口的售票员就追踪过来非得让我们买了两张票(20元/人),售票亭在百米开外,隔了几道宅子,看不到继述堂,估计我们是被村民通报了。

    培田的民宅是客家特有的“九厅十八井”结构。标准的“九厅十八井”的确有九个厅堂(中央主轴五进厅:门楼厅、后厅、下厅、中厅、上厅,外加楼下厅、楼上厅、左花厅、右花厅共九个正向大厅),中轴之外左右各跨出两列住宅,十八个天井用来取光。每个天井与四周的住房就构成一个独立的庭院,各庭院之间有通道相连,门一打开十八个天井可以自由走动,每到一处又似曾相识,如入迷宫一般,而通道门一关就成了独门独户的小院,互不干涉。

    而实际情况则灵活多变。如村口的吴氏继述堂(大夫第),中轴和左侧都是标准样式,而右侧却连跨出三列住宅,整体规模十分庞大,天井远远超过十八个,房间更是无数。除了主轴的几进大厅外,左右四列住宅都有大量厅堂,或正向或侧向,分别供放着祖先的牌位(可能是分支)。天井内大多植有花草,有的更是把天井一角稍加修饰成了一个小客厅,有的天井里是水井和涣洗场所,生活在这里应该是十分舒适方便的。继述堂里的居民告诉我们,这里的通道门白天打开夜晚关闭,安全性和私密性也都有考虑。而在继述堂后还有一进工匠房,同继述堂有门相连。

    村中“九厅十八井”建筑还有多座,只是规模不如继述堂大,一般都保持三列的样式。“九厅十八井”的厅堂和住房都有明显的规划和结构上的联系,因此如继述堂这样的大型建筑应该是事先就设计好的而非不断添加出来的。中轴厅堂作为家族礼仪中心自不必说,两侧几十个小庭院上百人都住得下,是否吴氏祖先从建房一开始就为两三代后预留了大量住宅?分房或分支在这里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九厅十八井”的容量比起后来所见的土楼来还是稍小了些,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特点仍表露无疑。

    培田村全村都姓吴,这让我们有些不解。后来在永定,当地人告诉我们客家人有姓随地的习俗,入赘或出嫁到哪里就改当地的姓,因而一个人有两个姓并不稀奇,载我们游初溪南溪的阿通就有两个苏、李两个姓,都能叫。村人十分好客,见到我们总让喝茶,有的还请喝酒吃饭。不过有了前面的索票经历,总觉得这种好客被打了些折扣。

    全村的中心是一条千米古街,从建筑样式看应该是商业街,不过现在已没什么人作生意。街两旁还有不少祠堂,一般都叫“某公祠”,以两进的小院为多。没有发现吴氏大型祠堂,在被烧毁的都闽府旁有一个三进的衍庆堂,只有厅堂没有厢房,倒座有戏台,看上去挺象宗祠。培田的山溪是从村外流过的,因此村内就由水川相连,这和前童的很象。在千米古街两侧就各有一道水川,一个无水,一个却水流甚急,水则时混时清。

    在村里漫步,不知不觉就过了三个多小时。到培田一般以容恩坊起头,以南山书院收尾,这个位于山脚的古书院如今有一条通道通向小学校,期中的建筑也被改建一新,看不出当初的模样,书院后边一个厅堂内有人在做菜,后来才发现是为小学生准备午餐。曾出过三个黄埔生和20多个博士的南山书院如今成了小学的一角,这个结果不算坏吧。

    下午2:00坐上回连城的中巴,到朋口(*.*元/人)下,一两分钟后就坐上了从长汀往龙岩方向的长途汽车(19元/人),正好两个空位。一路风光迤俪,很长一段时间里路边就有一条大河,把山劈成两半。两个小时后抵达龙岩市。初看上去龙岩更象一个县城,而规划又杂乱无章,让人难以产生亲切感。不知道其市中心是什么模样的,是否会如丽水或九江那样有小城的热闹。能赶上去湖坑的末班车(*:*0发车,17元/人),买了个盒饭就上路了。

  (四)——土楼之永定篇:雾锁初溪

    当地人说到“土楼”,都是指的湖坑镇洪坑村,或者叫“土楼客家文化村”,那里是游人到的最多的地方,收*0元门票。从龙岩到湖坑又是两个多小时,睁大眼睛往窗外看,眼见到高陂镇时天色已黑,楞是没瞧见一座土楼。直到靠近湖坑,才隐约看到车灯照亮路两旁的一座座土墙,也不知这些楼是大是小。

    晚上7:00才到湖坑,下小雨,中巴司机不去土楼,向我们介绍俩摩托车司机载我们进去,说门票只要2*元/人。没过多久,那个叫“阿通”的摩托车司机就带着叔叔骑车过来了,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谈价钱,显然是长年精于载客带游的。摩托车又行了十多分钟才抵达文化村,夜色中,昏暗的灯光映亮振成楼的一角,高大而压抑。

    不想再废工夫找店,就住在阿通介绍的振成楼附属工房(*0元/晚)。老板又请喝茶,然后废了很大工夫向我们介绍土楼的旅游路线,最后终于说动我们接受包车(1天/200元两辆摩托车,游初溪和南溪回洪坑,开价是1*0元/1辆车),客房的床倒是很大,不过卫生间要从楼后门出去,里面用塑料尿桶,洗漱也在下楼。老板给了我们两张当天的废票以备查票。

    11月22日,阴有小雨,永定。

    六点超过就起床,坐着阿通和叔叔的摩托车出发先去初溪。没有料到路途是那么遥远,车行三刻钟才到下洋镇(永定和南靖总让我想起泰顺,这下洋镇看上去就颇象泰顺仕阳镇),途中遇见有一个村庄举行祈福大会,请了戏班子,煞是热闹。到下洋停下来吃早餐,牛肉丸(2元/碗)味道的确不错。而从下洋到初溪还要三刻钟。

    这一路过来尽是土楼,数量之多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本以为土楼只是存在于几个点的稀罕物,只有振成楼承启楼田螺坑才叫土楼。可是事实上在当地土楼实在是最平常不过的建筑,绝对占据统治地位,许多村都有体量不比振成楼小的土楼,砖房反而成了附庸。两天里沿途土楼看了不下几百个,以至于到后来没了新意,眼睛都有些乏了。

    初溪土楼群应该是我在永定看到的最美丽的楼群,一道山溪从前方划过,之后的山坡上三圆一方四座大中型土楼呈弧型排列,再之后又是一大片的中型和小型土楼向远方铺开。可惜我们从抵达到离开,初溪始终蒙在一层浓雾中,偶尔散开一下却也见不到远方的山头。半隐半现的初溪给人以一种神秘的美,但整个画面却也色调阴冷不易近人。

    从观景台下来看集庆楼,是永定最早的土楼,第一次进入土楼内部,被几百个小房间包围,不免被其庞大所震慑。集庆楼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单元(从一楼到四楼四间房作为一单元)都有楼梯的土楼,各个单元之间又有隔板,完全是独门独户。阿通说这楼属于“离经叛道”,因为客家一个土楼就一个家族,一般都四到八个公用楼梯,每一层都打通,没分成小家庭使的。这座楼不久前有过整修,据说整修前楼梯不牢靠会掉人,现在这里已很少住人,单元之间的隔板也已经拆掉。

    离开初溪,又得坐一个半小时的摩托。途中在月流村俯瞰日字形和品字形土楼,其实是两座方楼建的紧了造成的错觉。又在月霞村(这里的村名还真好听)看永康楼。

    永定土楼申遗的主力是初溪、洪坑、高头三个土楼群以及衍香、振福、永康三座土楼。以前没看见有驴友在游记中提到永康楼,因此这属我们计划外的收获。永康楼比较小,但十分精致,比较特别的其楼内组堂不是如常见的位于中间,而是从门厅直抵后楼形成一道中轴线,又有两厢,完全是两进四合院式,门厅后的六块镏金木雕门是我们此行在土楼中看到最精美的艺术品,想必二宜绳武这两座以装饰著称的土楼,其内雕功也就这个水准吧。永康楼主是一位老太太,其丈夫子女都已出国,楼里人口也不多。月霞村华侨众多,村里的土楼全被华侨出钱抹成白色,看上去反道怪怪的。

    在月流村的时候,阿通又出主意,说到他叔叔家吃饭,10元/人,比饭店便宜些,我们便接受了,菜倒也丰盛,有鱼有鸭子大概七八道。

    下午到南溪,路程就近得多了,先到环级楼,主人还是请喝茶,等我们出了门才来问我们要钱(*元/人)。环级楼以抗震和回音而闻名,当年一次大地震曾在墙上震出一米宽的口子后来竟慢慢愈合。我们从外墙上看的确有几道裂缝,但很难分辨是否是地震造成的,因为当地土楼小的裂缝并不少见。回音是的的确确有的,但不是很夸张有拖声的那种,只是站在中间听上去比其他地方声音更厚更淳更重而已。环级楼是永定很少见的没有组堂的土楼,诺大一个圆堡中心有回音也许并也不奇怪吧。

    没有到实佳观景台,而是到了供水站的山头上。南溪的村庄用水都是从山上引山溪下来,哗哗得引到蓄水池中又哗哗得流到河中,看上去怪浪费得。村人改变了过去用井水的习惯,大概水质也不比从前了。南溪土楼同样十分众多,沿溪水两岸绵延几千米,但不若初溪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看上去反而显得杂乱无章。这个观景台大概是最不耐看的一个,高头、下坂都比它好,田螺坑观景台要收费20元/人,没去看。

    观景台下就是衍香楼,也要收*元/人,就没再进去。阿通带我们去看他自己家的土楼。一个小圆楼,大概只建了三四十年,却已经坍了门楼,缺了一个口。据阿通说是建楼的时候瓦没盖实,结果渗了水,坍楼的时候声音巨大。现在楼里只住着阿通的父母和长兄,快荒废了。这么一个残楼,不久前却被旅游公司发现并被打上“U型土楼”的标签,拍成了广告画!

    继续往回走,看了振福楼(*元/2人),楼里恰巧在表演木偶戏,两个木偶活灵活现,配音也恰到好处、十分自然,就是我们听不懂在说什么。许多书籍、功略上都说振福楼是振成楼的姊妹楼,都是林家修建的。这和阿通说的又不一样,他说姊妹楼称呼的来源,是因为两座楼是同一个建筑师设计的,在造完振成楼后紧接着就造了振福楼。振福楼和林家无关,但一样是有钱人的房子,一样的八卦方位、一样的精致。振福楼门和院门都是一侧往里凹的,与墙体形成一个夹角,据说是为了能正对南方,从楼门经院门又正对上游溪水,财源滚滚,上游两道支流又只能看见一道,谓财不可通吃,得留些给下游。

    出了振福楼阿通介绍说可以去李登辉祖籍,现在不少游人都去看。离此地三四十里远,不算土楼游程内,但可以“免费”送我们去,我们选择回洪坑。

    回到洪坑已经超过四点钟了。一路过来的确路途遥远,以摩托车100元/天的价格虽不便宜,但也属合理。有中巴车可到南溪和下洋镇,但都只发现了一辆。

    在文化村里依次看福裕楼、如升楼、奎聚楼,最后回到振成楼。许多驴友都说这文化村已成了商场,连阿通载过的日本客人都说这里没了土楼的氛围。地面都是用卵石精心铺过的,又种植了大片的草坪,这里早已是地道的旅游景点而非“村”了。但不得不说的是,土洋结合的“土楼王子”振成楼、前低后高如宫殿般的五凤楼福裕楼,楼中建阁气势磅礴的方楼奎聚楼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附送一个袖珍楼如升楼。闽西有名的土楼十分分散,只有洪坑一地能集中如此种类齐全而又保存相对完好的楼群,实在不容错过。

    对于一些游客来说,到此一游也足以亲历土楼了,如果文化村能满足大多数游客的需要,也许旅游公司会放弃对初溪南溪下坂等地的开发而让那些地方尽量保持原生态吧?振福楼本来已经改成土楼博物馆,文字图片资料还在,墙体地面都经过了装修,后来土楼申遗没成功而据说要等到200*年,老板立马走人。我想既然洪坑已经开发成熟,就多引导游人去那里吧。

    据说这里周末都会有大量游人来参观,白天有多热闹我们不知道,只是旅社里人多了不少,两个中年妇女也是从上海来的,还有一个在厦门当老师的加拿大男生携着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女伴。不知道他们能不能习惯尿桶。阿通依旧开始讨论明天的行程,不过我们决定只要他们送一程到高头或塔下即可,一天或半天全陪开支太大。

  (五)——土楼之南靖篇:当土楼出现在江南

    11月2*日,晴,南靖。

    早上七点左右起床,正是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又进到振成楼里拍了一些照片。星期天阿通有其他生意,便让他叔叔一人载我们,经高头再到塔下,要了我们20元。后来载我们去书洋的摩托车司机说我们被宰了。

    高头仍是永定的地盘,距离洪坑不远,车行大概五分钟过一点就到了,先爬观景台。比起南溪和初溪来,高头土楼群的数量不多,但因为有“土楼之王”承启楼在,所以主体相当突出,晨曦中,一座方楼里升起袅袅炊烟,倒也动人。

    承启楼虽大,但大得有限,而当地体量庞大的土楼并不少见。要收*0元/人的门票,门口的保安虎视眈眈得盯着我们,我们就是没进去。错过了那四个环,留一些小遗憾。南靖土楼申遗的主力是河坑、田螺坑土楼群以及梅林的怀远楼、和贵楼两楼,因此,我们从高头经塔下、下坂再到田螺坑的路线也没有涉及南靖土楼的主力。

    相对永定来说,南靖的山地更多更高,环境象极了泰顺,而那些土楼、村落均局促在高山之下,显得十分渺小。这一路自然风光十分优美,高山、森林、溪流,比起浙东一些大作广告的风景区丝毫不差。

    当天最大的收获是塔下,一个极其迷人的山村。公路旁始终有一小溪相伴,水量有限,可到了塔下水面却突然开阔,水流平缓,经过数个低坝形成三道跳步,村人便在这河边洗涤。一座石桥连接村两岸,两位老人在桥上对弈,乍一看宛若身处江南。所不同的是小河两岸没有枕河民宅和廊棚,而仍是连片的土楼,体量中等或偏下。一样的舒适悠闲,身处塔下似乎不必理会外界是何年何月何模样,只需悠悠地品位这小桥流水人家,品位这懒散无所事事的生活了。

    有指示牌会引导我们去寻获那著名的张氏家庙,十几根高耸的石龙旗杆在默默述说这村庄并非不问世事,也同样追求功名,从明清直到民国。意外的发现是两根崭新的石龙旗杆是在2000年后才立的,没了功名的目的却是子孙为母亲百年大寿而立。看来长寿村并非虚名,但这花费对村人而言也不小吧?

    沿河走不远就到了“围裙楼”裕德楼,前四后三,当年被军阀一把火烧掉,后来重修就只修了前半边。后边那三层楼的土墙斑驳不堪,说是围裙有些不象。

    在塔下又一摩托车司机要拉我们生意,最后谈下来经下坂、田螺坑到书洋一共**元。从塔下到下坂,从下坂到田螺坑都不远,就是最后一段废时较多,那司机说如果住田螺坑,会有人开出到书洋*0元的价钱。

    下坂村裕昌楼(*元/2人)的确很值得一看,以前知道它是因为“东倒西歪”的柱子,后来听介绍才知道这楼是南靖最古老的土楼(始建于元代),楼里每单元一个水井也是土楼里十分少见的,共有20多个水井,现在前半边水质下降被封,后面11个井仍在使用,水质清冽,水位高于地面又不会溢出,十分有趣。

    至于东倒西歪的柱子更是奇异,裕昌楼楼长正忙着装修,他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说这个土楼由五户人家出资(客家的?闽南的?),本来打算造七层,后来只完成五层,而第五层造好后就一直没实际使用过,东倒西歪的原因至今没人能解释。载我们的司机则十分相信当地的传说:出资人在下两层建造的时候对木匠师傅款待得好,但第三层开始时却舍不得银子亏待了师傅们,于是师傅们就造了这东倒西歪给脸色看。裕昌楼用了数百年还不倒,师傅们真是手下留情了。只是现在这里有不少围栏已经调落,楼板也吱吱哇哇。

    回到上海在书店里翻阅一本土楼的书,才发现裕昌楼还保持着一项纪录:它是福建最高的圆楼。

    从裕昌楼出村不远也有一个观景台,躲在路边的一片茶树地,路根本没修过爬上去很废力,没有那个司机带还真不知道。下坂村正好夹在两高山的谷地中,前方数座圆楼方楼而几乎没有其他新建筑,景色稍逊初溪而远胜南溪,十分迷人。

    出下坂不远有两条道,往下通向上坂,也是一楼群,往上走几百米就能仰望田螺坑了,五朵金花此时更象是半山上修建的堡垒群或巨大的宫殿。不过田螺坑观景台现在也要收费20元/人,我们没有从实地观看那暴光率最高的土楼群,又留下一些遗憾。有趣的是,田螺坑土楼群在许多出版物和南靖人嘴里是“五朵金花”,到了永定那里却始终被叫作“四菜一汤”。

    从书洋到梅林距离不远,怀远楼和贵楼距离书洋镇大概分别只有*到10公里距离,此外还可顺带游览拥有最大圆楼顺裕楼和临河方楼长源楼的石桥村,可能又要花去半天时间。我们要赶往厦门的班车,决定不看了。

    下午一点,从梅林方向来的长途班车准时到达书洋,上车吓一跳,过道里都满满地坐了人,只提供给我们小板凳。从洪坑方向也有一班车经书洋到厦门,但不知道会不会那么挤。车价倒便宜:22元(三个多小时)。

    有些依依不舍的离开这里,眼见着大客车开始时在山路上盘旋许久,然后渐渐地驶进平地上的大路,眼见着路边的土楼开始时村村都有,毫不稀罕,然后渐渐地越来越少终于在视野中消失。

  (六)——厦门之鼓浪屿:似曾相识

    穿过长长的跨海大桥,汽车驶入厦门市区,突然有了一种回到上海的感觉,宽阔的马路旁高楼林立,商厦把自己打扮地花枝招展,车辆、人群川流不息。从上火车算起,离开大城市已有五天,到了厦门竟有一些亲切。

    不过从哪里都没看出厦门有什么特色,除了路比上海更宽一些,人比上海更少一些,一切都似曾相识。靠近码头一带有一些老街,上世纪初到中叶的小型西式的建筑,带着柱廊,廊内许多专卖店,比市区其他地方更古老优雅一些,但这柱廊又让我不时想起上海的金陵路。对厦门的第一印象除了干净整洁外(也是码头附近,一些小吃街和个体服装街,连整洁都说不不上了),其余都一般。

    然后就直接去鼓浪屿,然而最初的印象却也是十分不佳。首先是小,从厦门岛就能一览无余,而鹭江摆渡的距离可能还不及陆家嘴,岛上也没什么高低起伏,日光岩根本就是一个小不点儿。坐摆渡(*元来回)到了岛上,迎面而来的却是大片的店铺,卖海产的、卖服装的、卖旅游纪年品的,还有饭店,让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到这小岛上来,身边又围上来一群人要作导游的,要介绍住店,其中一个被我们拒绝后还咒我们找不着旅社。

    夜色中在鼓浪屿的小道上走了一段时间,发现这里的确没有小旅社,只能回头找宾馆,不想当天正好是旅游节,我们找到的一家只剩两间房,1*0元/晚,不想再奔波就住下了。

    11月2*日,晴,厦门。

    早上四点多起床,五点左右已经到了日光岩。正门处居然有一老头已经等在那里,带我们从边门(是通宵不关的)处进景点,然后收了我们10元钱,这一晨他大概能赚不少。日光岩门票*0元/人,何时有人开始把门收钱我听到三个版本:宾馆服务员说*:00,老头说7:00,还有一安徽游客说*:*0,反正进去了下来是不会有人查票的。边门在住宅后的一条小路上,的确不好找,不过进门就是日光岩寺,以后驴友有时间的话可以事先打探一下,免得又要交买路钱。

    日光岩爬起来几乎不废吹灰之力,比佘山都低很多。我们是第一批登顶的游客,天还是全黑的,等了很长时间才慢慢见亮。*:00超过也没等到日出,但已经等来了十几个游客,在十平方米的岩顶唧唧歪歪,真没法想象黄金周的白天这里会挤下多少人。

    环顾四周,小小鼓浪屿造满了各式小洋房,空间象是被压缩了,却寻不到地道的中国式建筑。对岸的厦门也满是在建的建成的高楼,但式样却远不如陆家嘴丰富。远方的群岛在黑暗中慢慢显出轮廓,大概也就和舟山普陀山相类。郑成功古水操台和营寨遗址已没留下什么实物,与镇海招宝山完整的海防堡垒相比又明显不如,这里多的只是摩崖石刻。到此时,我对鼓浪屿仍是十分失望的。

    没有选择去菽庄花园和皓月园(均为20元/人,三景点连票*0元/人),只是在岛上瞎逛,但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却让我的情绪渐渐从失望转变为舒心和愉悦。从日光岩下来不久,就漫无目的地踏进了一处极小的街心广场,许多小吃流动车给人们提供咸粥、糕点,不少人坐在小板凳上吃早点,再往里走就是一些小吃店。走到海边的一处草坪,两个老人在健身器材上锻炼,孩子却三三两两背着书包上学了,再往前有一处沙滩可以检贝壳,旁边疗养院里的病人安静的凝望对岸。越往前人越少,然后就又突然出现一大片草坪。

    在我看来,鼓浪屿最大的成功是不通车,甚至连自行车都没看见,游客居民全部步行。在岛上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少一份嘈杂,多一份干净安宁,如若城市中的净土。我在想若是把上海衡山路领馆区或苏州老城区圈一大片地出来只让步行,会有什么结果。又觉得周庄建设最大的失败就是造了一条公路,上世纪*0年代当陈逸飞和三毛们坐着渡船缓缓驶进古镇时,内心会有多激动啊?

    不知不觉中又闯进一个居民区,没有商场、没有游人,只有宁静的小道、巨大的榕树和树后不知建了多少年的小洋房。这里才是鼓浪屿最迷人的地方吧?全是蜿蜒狭窄的小道,有时还要上坡下坡,让我们找不到出去的方向。周围全是小洋房,两三层,小小的并不起眼,一点都不豪华,但却精致典雅,而且都带一个很小的小花园。也的确常能听见钢琴声,尽管大多是单调反复的练习曲,但比起码头附近的喧嚣,这琴声要好听几万倍。真的如身处异乡了。这居民区大概近百年里没变过样吧?岛外的风风雨雨有没有吹落到这里?

    又在不知不觉中回到日光岩路,前面两条道上各有两个大旅游团蜂拥而来。正午时分,我们离开了鼓浪屿。

  (七)——厦门之环岛路、跨海大桥:望海

    但厦门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不是鼓浪屿,而是环岛路和跨海大桥。都是坐在车上匆匆而过,连照片都没拍,这美丽的镜头只能在脑海中翻阅了。

    游完南普陀寺景区后,在厦大前面坐公交车,一路从环岛路经过,宽阔干净的马路、路旁两道大草坪,而草坪里又种植了两排高大的椰子(?)树,一派南国风味,简洁却又大气。路的东侧就是大片的金黄的沙滩,宽大概几十米,连绵不绝又达几公里之多。这里的海水是绿蓝色,色彩也比鼓浪屿上的黄踏踏美丽得多,远方,几处岛屿凸显着自己淡黑的身影。环岛路东侧应该正对金门,但不知这海中的几处浮点上是否有台湾的同胞在呢?

    沙滩和草坪之间就是宽十米左右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贯通整个环岛路。有的段落人行道和沙滩之间又会建有花园草坪。游人三三两两在此处闲逛,或者走下堤坝到沙滩上晒太阳,还有的干脆下海游泳(有的段落有海滨浴场),一副悠闲舒适的生活图景。若我生活在厦门,没事的时候必定到此处看着海发呆。

    到厦门若只去鼓浪屿不去环岛路,也许有点亏了。若说环岛路有什么不足,我觉得这里的沙滩被人为隔断而不能连成一片有点可惜,若隔断沙滩的是胡里山炮台这样的古迹那也就算了,可明明看见有的地方造的是宾馆。

    跨海大桥却是2*日从泉州回到厦门后的事了,下午*:*1从厦门坐火车回上海,路过跨海大桥时正是黄昏,眼见夕阳挂在远方底矮的群岛上,海面却被染成一片赤黄色,天空中也是一朵朵金色的霞云,无比美丽壮观。这景致该不是厦门独有,也许是结束闽西闽南之旅的心理在发生作用,反正这厦门的海上黄昏给我留下了极其美好的回忆。

    回过头来说几句南普陀寺(门票*元/人)。这寺庙香火极盛,游客众多。不习惯的是其建筑上用尽了色彩、雕刻的装饰,几进殿宇虽然宏大却少了几分庄严,花花绿绿的全没江南古寺黑瓦黄墙的凝重,乍一看哪里象个寺庙?后来到泉州,发现那里的寺庙也和南普陀寺相似,装饰过分繁复,而使用红色砖墙也是当地民宅的特色,非寺庙独享。其实景区里我更感兴趣的是南普陀寺旁的闽南佛学院,但几处和寺里相连的通道都立有游人莫入的告示,只能作罢。

    南普陀寺后就是五老峰,我怀疑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鼓浪屿—万石山”中的“万石山”就是五老峰,因为那里有大量巨大的裸岩。一例众多的摩崖石刻,山中景色一般,但登到山顶处有一平台,往前可以俯瞰山下整个南普陀景区,左侧厦大、中间南普陀寺、右边紧邻着闽南佛学院,这一大群建筑外沿就是环岛路和大海。若往右侧远眺,又能看见鼓浪屿全景。虽说要比爬日光岩累得多,但这五老峰还是值得一登。

  (八)——泉州:宗教八卦宴

    从厦门到泉州走高速公路要1个半小时(*2元/人,火车站旁梧村汽车站)。刚到泉州时天色又已黑了下来,马路狭小,建筑杂乱,车辆众多而且行驶混乱无序,扬起一阵阵灰尘,车站旁大量小摊贩吆喝着。比起厦门来,对泉州的第一印象简直是很差了。走了一段路,找了家招待所(*0元/晚,标准间)休息。

    1月2*日,晴,泉州。

    泉州城没什么自然风景,都是看一些古迹,回过来发现,这些古迹又都是一些寺庙观宇,所以对人文景观或宗教感冒的驴友也许会觉得乏味。不过,泉州城内宗教遗留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历史之古老的确非我所到过的其他南方城市可比,真个一活的宗教博物馆。

  1、闽南特色之妈祖庙

    从招待所没有直接去清源山的车,于是先步行去妈祖庙。在泉州市内,许多景点都可以步行,我们这一天半里只有到清源山和洛阳桥是非坐公交不可的。

    妈祖林默既然由人列仙,应该有祖庙,不过不知道在哪里。泉州的这个是国内最大级别最高的妈祖庙。正门宽阔,两边各有一楼阁,正门后一戏台,院落后则分别是两座单层大殿,但第二座改成了博物馆看不出原来的功用。最后一进是一两层高楼,名字很好听:梳妆楼,但也在装修。很多善男信女在大殿旁的瓦片上写祝福的话,20元/片,日后用来盖到梳妆楼上。两厢还各有一列平房,也已改成展览馆或商店了。因装修,没有收门票。

    一样的红砖墙和精美繁复的雕饰,这使泉州的各寺庙从外观上看都差别不多。从规模看,妈祖庙只相当于一个中等的佛寺。没研究过妈祖庙各大殿的功能、殿内的塑像、摆供等,这部分功课没做好。只看到大殿里的妈祖面目慈祥美丽,让人油然生出一种对母亲似的亲切感。在妈祖庙另一感受是同台湾省的紧密联系。重修梳妆楼,出资最多的是台湾各地妈祖庙,大概都有上百个,每家钱倒出得不多。个人捐资中台湾各地市民和台商也占了很大一部分,似乎不比内地少。

    听到殿内有木头敲击的声音,循声而去看到有一个中年妇女口中念念有辞,拜过妈祖后往地上抛两块半圆形的厚木片,必然是在占卜了。本以为这是在妈祖面前才有效的,后来发现在泉州只要有寺庙(伊斯兰的清净寺除外),即使是桥前村三四米见方的小庙,都必定有这两片木片,也必定有人在占卜,这可能已成了当地人的一种习惯。

  2、泉州招牌之清源山老君岩

    泉州市内常有类似“不到清源山,不算泉州客”的广告,画面却只会是老君岩。其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所指的清源山范围很大,还包括灵山。而其主景区(*0元/人)并不含山脚下的老君岩(1*元/人,联票*0元/人),只是有山道相通而已。从妈祖庙有旅游公交车(2元/人),终点站就是清源山。

    看到老君岩的第一感觉也是小,石刻仅两人多高,全没有广告画的巍然壮观、君临天下。且不说乐山大佛,龙门、云岗石窟里比之大的佛像都有许多,而老君岩已是国内最大的道教石刻了,看来道教还是少了些张扬。

    不过这雕刻确是十足的精美,比如那耳朵,柔美丰润,连老子耳朵上的洞都不漏过;又如那胡须,都是一根一根理得清清楚楚丝毫不乱的。老君目光深邃,体态端重,一派大家风范却无半点霸气。如此神韵却历经千年风吹雨淋,不禁有给老君穿件衣服盖个亭子什么的想法,而且老君的背上也确有伤痕。可若真盖个亭子,却又把老君同身后的清源山隔开了。

    老君岩前有三块梯级平地,怀疑是古代道教观宇的地基。景区内没什么其他可看的,见到有一条山道通向弘一大师佛塔,结果走了三刻钟到了塔前不远却被一个售票亭遮住了视线。原来弘一大师的塔已位于主景区之内,我是无缘了。在厦门闽南佛学院也有大师的佛塔,也没能进内,据说大师绝笔“悲欣交集”就是在厦门写的。后来在承天寺又看见一块“弘一大师化身处”的碑,但“化身”二字什么意思不懂。

  3、又一招牌之开元寺双塔

    从清源山同样坐旅游公交车到“西塔下”,下车抬头就能看到开元寺西塔。

    开元寺双塔是泉州城的地标,其中**米多高的东塔“镇国塔”是我国最高的古代石构建筑,西塔 “仁寿塔”高**米多,入选四枚一套的“中国古塔”邮票(另三座是西安大雁塔、开封铁塔、杭州六和塔)。

    第一辑《建筑意》上有专文批评这套邮票的选材,大意是铁塔过瘦六和太肥,而开元寺塔则过于模仿木构形式却因使用石才而全无木构之轻灵精巧。不过在我们这等门外汉看来,石塔就是石塔,敦厚凝重,高大端庄,并无不好。其石制飞檐斗拱近观是略显粗重了些,但远看也一样的灵动,其每层塔身每个面上都有佛神菩萨力士的浅浮雕,还只能和石制飞檐斗拱结合得好,若换作木构,那些浮雕就显得突兀了。

    因抱有东西两个塔院,开元寺的规模大了许多,走进山门后竟是一个几十米深的大院,大殿两侧古木林立,没有厢房而是两个直走廊,整个院落视野十分开阔。比较特别的是其大殿内的佛像不是常见的佛祖居中、两菩萨列左右的平面样式,而是中央一个四方高台,四周各一对力士守护,佛祖高高在上,体量虽小但下方围有大量寺卫菩萨童子等等,场面很大,一副西天乐土盛世的场景。开元寺里另一个著名的景点是我国最古老的唐代千年古桑。比起银杏香樟之类,桑树看来是长不大的,长了一千年个头也只比我高一点点。

    在开元寺东塔之北有海交博物馆分馆(2元/人),里面主要陈列从洛江上挖掘出来的一艘泉州古海船以及大量文物。海船不大,但全部由木头制作也颇可观,船上遗物多为起居杂什,只有一副残缺的象棋子让我比较感兴趣,让人联想起百年前水手们寂寞的海上生活。

  4、异国情调之印度教图腾柱

    这两根柱子位于开元寺大殿后,材质为青石,浮雕位于正中,四面各一副,两根共八副。据考证,其图案反应的是印度教教义,所以单独列出来描述。印度教雕塑在国内尤其是东部地区十分少见,对印度教一点都不懂,所以这些图案看上去有些邪门。

    泉州另一个重要的宗教古迹是世界上唯一残存的摩尼教(即拜火教或金庸小说里说的明教)寺庙——草庵,但位于晋江不在市区,所以这次也没去成。

  5、闽南甲刹之承天寺

    开元寺出门就是西街,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都是在泉州市中心的商业街上步行,感觉到这里与车站附近截然不同的气质。建筑物全部限制高度,最多仅三层,所用色彩大多采用浅红,许多建筑物(包括刚刚建成的商品房)都安有尾脊微微上翘的歇山或硬山屋顶,显然在色彩和形式上都刻意运用了泉州古代民居的元素,这使许多街区气质风格相统一,显得古雅而个性鲜明。而在西街等老街,又不时出现有年头的小洋房,同鼓浪屿的一样小巧精致,色调却是一例的红色。走在这些商业街上感觉还是很美丽很有味道的。

    除了承天寺和后来路经的关岳庙,泉州之旅中所到景点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天寺规模比开元寺小一点,但也有五进之深,寺前七座宋塔一列排开引人注目,寺庙本身我说不出什么名堂,寺内游客稀少香火不盛但十分宁静清幽,不用买票,只几个老头守在门口,也没见到几个和尚,倒是有一些散客在阴凉的走廊里呼呼大睡。承天寺旁就是一学校,还有学生从寺庙穿过到庙后的小花园里复习功课,十分有趣。

  6、庙学并存之府文庙

    从承天寺里走出不久穿过一条很狭小的街道就到了府文庙(*元/人)。文庙前有一个精心修建的广场,让文庙正门看上去显得很气派。

    不过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最主要的庙的部分,宽阔的大院、长方的池塘,跨过拱桥才能走到供奉孔圣人的大殿。大殿开间很大,屋顶厚重,其内梁柱都有彩绘装饰。大殿里主要陈列着祭祀孔子时的古代礼器,大部分是青铜制造如爵鼎以及大量乐器。两厢现在已经改成了展示馆,展示古代学子拜师、求学、考试乃至衣锦回乡等关于科举方面的制度和习俗。

    比较可惜的是府文庙左跨出去的两个府学大院现在尚未开放,这让我们只能看到庙的庄严却看不到官方性质的府学是怎样的建制,教室如何分布,哪里是教师区休息区,有没有生活区等都不得而知。从门缝里看,中间的一个院子年久失修,杂草丛生,最外面的一个大院前面改成了文物商店后面被文艺单位占据。府文庙外有不少泉州古民居,单层小院,白色屋脊红色砖墙,十分漂亮。

  7、西亚风格清真寺之清净寺

    走进清净寺(*元/人),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绝非东土大唐。立方光滑的石墙面,残存的圆石立柱,总觉得承天坛应该是西方的某处遗迹。而大门楼的高拱内顶也无时不刻提醒我们其伊斯兰特质。比起如西安大清真寺等建筑上完全中国化的清真寺,清净寺能保留这两处来自异乡的古建筑实属不易。

    始建于唐代的清净寺是国内第一座西亚建筑风格的清真寺,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的清真寺而建。按复原模型看,原来的承天坛上有一个巨大的穹顶,后侧还有一个细长高耸的宣礼塔,那该是很壮观的吧。因其古老和特点鲜明,并不大的清净寺位列全国十大名寺之一。

    清净寺历经千年仍在使用,不过现在穆斯林所用的是一个形如泉州民居似的小殿堂(也是明代的哦)。正逢开斋节将至,殿堂前有一些人正在准备面制食品,这些糕点应该怎么称呼?

  8、香火最旺的关岳庙

    清净寺旁边有一个杂庙,地图上标是“关庙”,牌匾却标的是“岳庙”,香火竟是泉州市区里最旺盛的,连妈祖庙都比不上。岳庙能有如此香火让我十分意外,走到里面一看原来主殿供的是岳爷,偏殿也供奉关爷,门口一块单位的招牌则说这里是“关岳庙”。这么多香火应该是岳爷关爷共享了,市民是信关爷多一些还是信岳爷多一些就不得而知了。

  9、穆斯林最早圣迹之灵山圣墓

    1月2*日,阴,泉州。

    第二天早上坐公交车看过洛阳桥回来,半路下车,参观了本次闽西闽南之旅的最后一个景点:建于唐代的灵山圣幕。

    史载圣墓埋葬的是穆汉默德派遣来华宣教的四圣徒之二:三贤和四贤,另两贤则分别在西安和广州宣教。如此说来,灵山圣墓非但是国内,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穆斯林圣迹之一。圣墓不大,建在山脚的高地上,要走几层台阶才能到达墓前。墓地后侧有一石柱环廊,有石屋檐,环绕着中间的墓亭。与常见古墓不同的是亭下两具石棺突出于地表,就位于眼前而非埋在地下,让我感觉离两先贤距离很近很近。

    墓的前方有一风动石,为泉州八景之一;墓室后的柱廊内有阿拉伯文石碑讲述两先贤在华经历,此外还有郑和下西洋出发时的记事碑,均为珍贵史料。圣墓旁还有一大片墓地,却是古代在华经商的一阿拉伯商人家族墓地。大阴天的,也没敢在这地方久留。

    从圣墓出来已过中午,坐公交到车站,再坐长途汽车到厦门,在火车站旁的沃尔玛采购了些食物,*:*1火车出发,第二天晚*:00抵达上海(*09元/人),旅程就此结束。

  附:洛阳桥

    在灵山圣墓之前看了看洛阳桥,中国最早的跨海大石桥,这也是泉州之旅行中唯一个宗教没有瓜葛的景点。

    建于北宋的洛阳桥有*00多米长。粗重的石桥墩,历经磨砺的条石桥板,延绵至很远处,巍为壮观。其桥墩用巨石垒筑,前段迎着潮水方向做成船头模样,为世界首创的筏形桥墩体制。大桥沟通洛江两岸,过了桥就到了惠安县。桥的两端各有一对古塔和一对武士守卫,靠近洛江区一侧还有一古祠和大量碑刻,记述造桥及历代补修的过程,有的字迹已根本无法辨认,即使明清两代有的石碑也磨去了不少字。在洛江区一端,还有90年代后期立的石碑,告戒村民不要在重点文保单位上行驶机动车,看来这一千多年的古桥还是一副好身子骨。现在汽车是不通的,不过摩托车仍是畅行无阻。

    在惠安县一侧有一巨大的石像,走过一看原来是造桥者蔡襄,后来在洛江区一侧的桥前村发现了一三进大院正在装修,殿前两快石碑,碑上还建亭,原来也是蔡公祠。北宋的文人官员难道都有“发配”到边远处的经历?又联想起杭州的苏堤。如此巨制石桥,当年建造的时候不知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建桥劳工有无抱怨?不过此后千年两岸百姓都能从中受益,也难怪要立像建祠了。泉州晋江还有一著名古石桥“安平桥”,长度更是为洛阳桥的三倍,为全国古桥之最,不知造了多少年。

    桥前村村民有很多靠捞牡蛎为生,当地人叫海蛎。洛阳桥下的海滩上就有不少村民在挖,一大袋一大袋的带着泥土的牡蛎堆在路边,等着有人开车过来收货。也有人在村里就开壳取肉,*元/人,我们也买了半斤,后来成了火车上的佳肴。

    (全文完)

  • 包含数码喷墨标签印刷机价格的词条

    包含数码喷墨标签印刷机价格的词条

    牛皮纸袋单程彩色喷墨打印机标签喷印logo图案高速智能自动喷码机

    2023-03-30 3742 0

  • 纸盒数码印刷机的简单介绍

    纸盒数码印刷机的简单介绍

    下面具体纸盒数码印刷机的来看看第一纸盒数码印刷机,应配有专业工人操作设备配有专业的工人操作纸箱设备是企业在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时首先要考虑的一般专业的操作工人对于纸箱数码印刷机各种设备都具有一定的认识纸盒数码印刷机,操作也非常熟练纸盒数码印刷机...

    2023-03-25 4158 0

  • 上海党建pp塑料数码打印的简单介绍

    上海党建pp塑料数码打印的简单介绍

      Uv平板打印机上海党建pp塑料数码打印你知道多少?  uv打印机、uv平板打印机怎么样?这是每一个想运用uv打印机但又不上海党建pp塑料数码打印了解uv打印机、uv平板打印机朋友的一个一起的主意上海党建pp塑料数码打印,那么究竟怎么样...

    2023-03-14 3533 0

  • 包含上海证书数码打印的词条

    包含上海证书数码打印的词条

    有一家蛮好的上海证书数码打印,云速快印。人民路往西一点上海证书数码打印,南奉公路上去妇幼保健所的那个小路口有家装订店,可以试试。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2022年上海成人高考准考证打印流程已整理好,具体内容如下上海成人高考考试将于11月*...

    2023-02-10 2271 0

  • 天津丰泽数码印刷华苑店的简单介绍

    天津丰泽数码印刷华苑店的简单介绍

    这种业务很多天津丰泽数码印刷华苑店的,去过天津丰泽数码印刷吗,在天津市南开区迎水大道***号,这家印刷很不错的。天津丰泽数码印刷,公司大势力强,质量信誉都不错,就在天津市南开区迎水道***#,保天津丰泽数码印刷华苑店你满意。有有...

    2023-02-07 2371 0

  • 关于数码印刷袋子的信息

    关于数码印刷袋子的信息

    印刷是生活工作中不可缺数码印刷袋子的数码印刷袋子,随处可见的图案基本上都是通过印刷来完成,吉印通近千年岁月洗礼和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到如今才诞生了数码印刷机多功能印刷机等印刷设备数码印刷机是将传统的印刷技术和数码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数码印...

    2023-02-07 2189 0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